汪清四小:美术《作品中的动物》教学设计
- 汪清四小
- 2025-10-29 13:52
- 阅读 18
《作品中的动物》教学设计
汪清县第四小学校 王立文
一、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如四肢比例、毛发纹理)与动态规律,掌握撕纸美术技法。
2.能独立完成1幅动物主题作品,做到外形准确、动态生动,尝试添加简单背景突出画面氛围。
3.激发对动物的喜爱与保护意识,培养观察生活、大胆创作的美术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动物“外形特征+动态”两大核心要素进行创作,熟练运用选定技法表现细节。
难点:通过线条或色彩体现动物的立体感与生动性(如用曲线表现猫的柔软毛发,用折线表现刺猬的尖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趣味导入:猜动物,激兴趣(5分钟)
2.教师展示动物是我们的好伙伴的案例。
(二)教学新授
3.探究学习:析特征,学技法(10分钟)
4.观察特征:结合图片分析动物外形(如熊猫的“黑白配色+圆体型”)与动态(如小狗摇尾巴时身体的倾斜角度),引导学生说出“怎样能让动物更像”。
5.技法示范:教师现场演示2种核心技法——①撕纸:撕出动物外形,并掌握外形特征②添画:先涂大色块(如小熊的棕色身体),再用深色画眼睛、鼻子等细节。
创作实践:画动物,展个性(20分钟)
6.学生自主选择彩纸,和动物主题,教师巡回指导:
对基础弱的学生:提供简单动物轮廓图,引导填充细节;
对能力强的学生:鼓励设计场景(如“小猫在草地上玩球”),增加画面故事感。
7.展示评价:评作品,促成长(5分钟)
开展“动物小画展”:学生自愿展示作品,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动物,用了什么方法”;
师生共同评价:从“外形像不像、动态活不活、色彩/线条美不美”三个维度点评,肯定优点,提出小建议(如“给小鱼加些波浪线背景,会更有水中的感觉”)。
(三)作业布置
回家观察家中宠物或小区里的动物,用课堂学的技法再创作1幅作品,下次课分享“你和这只动物的小故事”。
(四)板书设计
作品中的动物
夸张 概括 简化
四、教学反思
1.亮点:具象化激发兴趣以真实动物图片、短视频或毛绒教具导入,快速将抽象知识点(如动物特征、生活习性)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内容,课堂参与度较常规讲授提升30%以上,尤其低龄段学生能主动描述动物外形,实现“做中学”。
2.不足:认知深度与差异兼顾不足。对动物“生存智慧”(如迁徙、拟态)的挖掘较浅,仅停留在表面特征,未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生态逻辑;忽略学生认知差异,部分基础弱的学生难以完成“动物习性对比”任务,而能力强的学生则觉得任务缺乏挑战性。
3.改进方向:分层设计+深度探究。任务分层:基础层完成“动物特征绘画”,进阶层设计“动物生存环境匹配”,高阶层开展“假如我是某种动物”情景创编;增加探究环节:引入“动物保护”议题,结合本地动物园案例或濒危动物新闻,让学生在作品创作中融入情感与责任,提升思维深度。
今后的课堂上要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注意时间的把控,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