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四小:综合实践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 汪清四小
- 2024-05-22 15:27
- 阅读 199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汪清县第四小学校 邹艳霞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简易杠杆原理的过程,初步发现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经历“提出猜想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一理解运用”的过程,积累一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经验,初步感悟函数思想,发展数学思考。
3. 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化动为静,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这两位同学正在玩什么游戏?此时跷跷板正处于什么状态?当跷跷板左右摆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我们就说这是一种趋于平衡的状态。图中的跷跷板为什么会平衡呢?看来,平衡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板书:质量
小红和爸爸也在玩跷跷板,现在跷跷板还平衡吗?刚才两位同学的体重差不多,跷跷板会平衡,现在小红和爸爸的体重悬殊,为什么跷跷板还会平衡呢?看来,平衡还和什么有关?板书:距离。
平衡和质量、距离都有关系。它们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趣的平衡。板书:有趣的
二、做中思法,探索奥秘
1.介绍简易杠杆
观察这个跷跷板,有点像科学课上的哪个器材?这节课我们的研究也要借助一种杠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2.探索规律
(1)感知平衡。
师:下面我们就借助个这“神器”来做第一个实验。〔出示实验探究单(一)〕
学生操作探究,全班交流汇报。
(2)提出猜想。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每个组都成功创造出了平衡状态下的杠杆。
引导学生发现等质等距杠杆会平衡,但不等质等距杠杆也会平衡,为什么?想不想找出其中的秘密?下面我们就来做第二个实验。〔出示实验探究单(二)〕
同桌合作,教师巡视指导,操作后组织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的发现太宝贵了,我现在把它记录下来。板书:左距离×左边钩码数=右距离×右边钩码数。
提问:所有的平衡状态下,都会有这样的现象吗?(在板书后打“?”)
(3)实验验证。
学生实验操作并填写实验探究单(三),全班汇报。
谁来演示一下你是怎样验证这个发现的?
师:有没有哪个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反例的?经过多次实验,我们都得到了同一个结论:只要满足“左距离×左边棋子数=右距离×右边棋子数”,就能使杠杆保持平衡。
三、借形言数,磨砺思维
1.运用结论,解决问题
谈话:有了这个结论,如果我在右侧第2个孔上挂6个钩码,左侧怎么挂钩码就能使杠杆平衡呢?你能不借助实验,快速解决这个问题吗?
谈话:观察这些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
板书:反比例关系
2.了解反比例函数图像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学到现在,相信大家对平衡已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知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吗?
五、链接生活,深化理解
其实生活中的杠杆无处不在,除了跷跷板,你还见过哪些生活中的“杠杆”?
你知道什么是杠杆原理吗?(播放视频)
六、全课总结,留下悬念
阿基米德说的真能实现吗?初中物理课上同学们再来深入地学习“杠杆原理”吧。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快来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