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联网+教育 三个课堂资源

汪清三小:统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 汪清三小
  • 2024-04-30 13:01
  • 阅读 139
分享到: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有4道例题,例1是研究一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例2是研究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例3、例4都是研究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基础。

2.教材编写特点。

(1)联系儿童的生活认识小数。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可以说,本单元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2)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

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本单元中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进行小数大小比较,学习小数加、减法。

(3)引导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与整数加、减法联系紧密,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有利条件。据此,教材创设的问题情境(文具商店一角)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看图提出很多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一般学生都能运用原有知识,尝试计算,得出答案。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亲历小数的形成过程。

三、教法建议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2.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

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结合元、角进行计算。

3.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如前所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适合学生自行探究的学习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有充分的估计。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一年级下册中,学生学过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学生对于相同数位的数相加,进位、退位等思想和技巧已经基本掌握。两年多来,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但个别学生还没能做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四、学科素养

1.数感。

本单元内容主要是初步认识小数,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在通过质量、价格、体温、身高等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借助比较跳高成绩体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的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小数的相关概念,渗透数感这一核心素养。

2.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小数加、减法运算并进行计算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正确进行运算,发展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3.数学建模。

在具体情境中,根据有效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能提高运算能力,且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体验主动思考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过程,感受丰富的分析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以利于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核心素养。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一)认识小数

(二)教材单元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1、第3题。

二、教学目标

(一)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二)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三)能识别小数,会读、会写小数。

三、重点难点

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并会读、会写小数。

四、教具教学

米尺,同学们收集的超市收款凭证小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引入小数。

同学们经常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爸爸妈妈到收银台付完钱以后,售货员阿姨就会给爸爸妈妈什么呢?(收款凭证)哪些同学把这些收款凭证小票带来了?你能向大家展示一下吗?(有条件的放在实物投影上投影出来)同学们,老师这也有一张收款小票,是小华的妈妈给小华买文具的收款凭据,现在老师把它做成了标价牌。(在磁性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商品的标价牌)

45元

书包

18元

文具盒

3元

日记本

0.5元

铅笔

0.15元

橡皮

3.5元

圆珠笔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一分类?怎么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磁性黑板上的文具标价牌,将其分成两类)

45元

书包


0.5元

铅笔

18元

文具盒


0.15元

橡皮

3元

日记本


3.5元

圆珠笔

 

左边这组数是45、3、18,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谁还能举出其他整数的例子?右边这组数有什么特点呢?(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小圆点叫作小数点)像这样的数叫作小数。(拿走磁性黑板上的三个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题目:认识小数)

2.认识小数。

同学们,你们会读小数吗?(让学生读文具标价牌上的三个小数和学生拿的凭证小票)

引导学生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让学生看圆珠笔、铅笔、橡皮的标价牌,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

5

0

3元5角

0

5

0

5角

0

1

5

1角5分

3.学习教材例1。

出示例1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教师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教师总结: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也就是10份中的1份,所以1分米也可以表示为米,还可以写成0.1米。

教师提问: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3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3米)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教师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那么用分数表示就是米,也就是0.01米。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3厘米是米,写成小数是0.03米。18厘米是米,写成小数是0.18米)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1.30米或1.3米。因为30厘米就是3分米)

4.完成“做一做”。

请同学们看教材 “做一做”,请同学们读题,先说一说题目的含义再解答。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练习十八的第1、第3题。

2.填单位名称。

8.37元=8(  )3(  )7(  )

2.65米=2(  )6(  )5(  

0.24米=2(  )4(  )            

3.40元=3(  )4(  )

3.填适当的数。

0.25米=(  )厘米             0.73元=元=(  )角(  )分

2.92米=(  )米(  )厘米=(  )厘米

4.按要求涂色。



六、板书设计

认 识 小 数

概念: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的数叫作小数。“.”叫作小数点。

意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上一篇:汪清三小:《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下一篇: 汪清三小:解决问题(1)教学设计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