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语言”之堤,固教师之本 ——汪清二小教师“朗读工程”进行中
- 汪清二小
- 2023-03-21 12:52
- 阅读 153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说好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作为教师,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为课堂增添色彩。汪清二小是一所民族学校,近年来,学校正处于教学改革阶段,为进一步提高朝鲜语授课教师普通话的规范性,让教师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自2019年3月以来,学校一直坚持对朝鲜族教师的普通话培训。
培训由语文教师李桂兰讲授,李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翻阅普通话培训专业资料、制定教学内容和课件,为老师们下载标准的朗读录音,并利用每天的第一节课时间为老师们进行培训。起初培训内容主要以《普通话水平测试训练教程》为重点进行授课,从最基本的韵母发音技巧训练起,逐步扩展到轻声词、儿化音、平翘舌词语的练读,以及文章的朗读重音、停顿技巧处理等等, 让普通话水平未达标的教师能够掌握普通话基础知识和水平测试的技巧。通过长期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在2021年的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参培教师的普通话测试全部达标。然而,培训并没有因此止步,为夯实普通话基本功,不断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提升朗诵能力,在校长赵海兰的筹划下,2022年9月,学校“朗读工程”正式开启,并对使用朝鲜语授课和汉语授课的教师们分别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要求50岁以下朝鲜族教师全部参加普通话培训、朗读培训,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统编教材课文及其他优秀文学作品,并在周五教职工大会进行朗读展示。李桂兰老师开始针对语言能力训练、教学语言规范性、准确性和艺术性提升等方面展开了对老师们新一轮的培训,她带领教师们学习“课堂教学用语”“教学评价语”,朗读小学统编语文教材的课文等。在不断的学习和练习中,教师们不管是在语音、语调还是朗读情感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能较为自然地使用普通话,且发音的标准大大提高了,在校园内讲普通话已经成为一种风气。
学校普通话培训和朗读工程的开展,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普通话水平,而且强化了教师们对学好用好普通话的意识,教师们深知语言的魅力之大。今后,汪清二小的教师们定会将朗诵练习成为生活常态,夯实语言基础,用语言去感染、去影响每一位学生,做一名有“言值”的老师。
(作者/张雪娜 摄影/郭磊)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