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教育

汪清一中:“云”端共上一堂课 ——汪清县第二届新媒体新技术创新应用大赛暨“汪清一中大学区互动课堂”活动

  • 汪清一中
  • 2022-09-30 08:40
  • 阅读 726
分享到:

DSC_4955_副本.jpg




为贯彻落实《吉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全省中小学“三个课堂”应用实施方案》和《吉林省“互联网+教育”双优试点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部署要求,积极推进汪清县“互联网+教育”发展,针对基础教育阶段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现实需求,汪清一中积极落实上级部门方针要求,推动汪清一中大学区内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县域内教育资源共享,校际间优势互补,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共同发展,于927上午,开展了汪清县第二届新媒体新技术创新应用大赛暨“汪清一中大学区互动课堂”活动。县进修学校中教部崔成顺主任、电教部高红燕主任、中教部许欣老师、朱玲老师、历史教研员李贞福老师作为评委出席了本次大会。

大会伊始,汪清一中副校长杨宇辉致辞,杨校长首先对与会评委表示欢迎,接着她指出,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使教研互动不再受到空间限制,也使我校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本次活动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两地学生同上一堂课,为学生们带来不一样的课堂体验。

第一堂课是汪清一中张禹佳老师执教的《延续文化血脉》。现场的汪清一中九年级学生与天桥岭中学九年级学生同上一堂课。张老师以教材为蓝本,将多媒体工具与实际教学相合,用图片、视频等更具直观冲击力的方式辅助学生教学,将学生带入情境。落实新课程标准中注重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涵养家国情怀。

第二堂课是汪清一中王月婷老师执教的《走进老师》。现场的汪清一中七年级学生与天桥岭中学七年级学生同上一堂课。王老师运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将尊重感恩老师这一核心素养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三堂课是汪清一中谭翠萍老师执教的《秦统一中国》。现场的汪清一中七年级学生与汪清五中七年级学生同上一堂课。谭老师通过学生熟悉的视频和图片创设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通过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让学习内容直观易懂;通过游戏和图片答题学生掌握了重点。

第四堂课是汪清一中李桂芬老师执教的《高扬民族精神》。现场的汪清一中七年级学生与罗子沟镇中学七年级学生同上一堂课。李老师将多媒体课堂充分融合,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采用最新热点新闻为素材导入,提高学生兴趣。从同学们日常接触的人和事儿入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内化知识点。

四堂课的授课教师老师统筹兼顾,让每堂课两个学校的学生们积极互动,课堂氛围轻松愉悦。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讲授、提问、发言、师生互动等,都能实时、同步进行。新颖的授课方式,让孩子们看得见,听得到,“有声有色”中调动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互动课堂是实现教育均衡一个很好的方式,互动课堂要求将屏幕那方不熟悉的学生也“带进来”,需要授课教师很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精细的课堂设计,课前汪清一中四位授课教师精心准备,汪清一中教务处全程跟进活动前试讲,磨课过程中肯定了授课教师在试讲过程中的精彩之处同时也指出了授课教师在试讲中存在的不足,给予了提升和整改建议。大学区各兄弟学校的领导和辅助教师积极响应配合,从设备调试、落实互动班级、辅助教师和授课教师的沟通到随堂跟进讲解等等。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才有了本次活动的成功开展。一步一步走来,授课教师和在课堂中成长的孩子们一样,感受着自己的成长,感受着“互联网+教育”的魅力。

通过互动课堂“实时直播、双向互动”的系统,让汪清一中大学区“云”端共上一堂课,教育的资源、教育的声音,可以从任何一个角落发出去,常态化互动成为可能。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城乡、校际差距有效弥合,推动了我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编辑/郑兰天 摄影/郎事成)



上一篇:汪清县第三中学校“互联网+教育”实施方案 下一篇: 汪清县第三中学校“互联网+教育”实施方案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