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一实验:《鸟的天堂》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 汪清一实验
- 2024-11-22 09:07
- 阅读 190
教学目标:
1. 聚焦动态描写片段,研读关键语句,提炼动态描写的方法。
2. 运用动态描写的方法进行片段描写。
3. 通过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跟随巴金先生第一次来到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棵静静的、美丽的大榕树。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先生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齐读12、13自然段,这一次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研读关键语句,提炼描写方法
学习活动一:默读12、13自然段,作者是如何将“鸟的天堂”特点写清楚的,圈画关键语句,批注你的读书感受。
学习方式:独立阅读批注,小组交流,展示汇报。
师:这成千上万的鸟儿,它们千姿百态。如果是你看到了这样多的鸟儿,这样热闹的场面你激动吗?惊喜吗?请你带着这种体会来读。
朗读指导,教师范读,个别读,全班齐读
教师提升:与上节课学习到的那一株大榕树的静态描写不同,我们想要写一个热闹的场面的时候,就要用到动态描写。而动态描写最重要的就是写清变化的过程,我们看过动画片,动画片都是一帧一帧的画面组成的,动态描写,是由一个又一个镜头组成,这些方法就是要让画面变得更加的丰富,更加的生动。
三、运用方法,练写片段
过渡:老师带来一段短视频,仔细的观察看看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播放锦鲤抢食视频)你关注到了哪些变化?
过渡:出示开头,学生读:起初整个池塘的鱼儿在水中欢快的来回穿梭,其中有一只身披金丝纱的锦鲤仿佛是水中老大,威风凛凛的游来游去,突然——
同学们请你们接着往下写,要写清楚这幅画面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变化的,用上合适的动词和修辞,能够抓住整体,突出个体就更好了,我们开始吧。
学生读文,学生评价。
四、动静结合,体会表达效果
师:大家都说这段动态描写好,那么老师把前面的静态描写去掉,我们就只留动态描写,改成这样行不行?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
师:同学们都认为要加上静态部分,才能让我们有那种强烈的对比是吗?这样,按照你们的想法老师再加上静态描写,现在再读一读,那种感觉来了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作者就这样慢慢地铺设,让读者很自然的就进入到这种静态的氛围当中。有了前面的静态描写就是为了突出后面的震撼画面。
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有了这样一篇作文的结构:我想写一处景物,用到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来突出景物的特点,在静态描写之前我还可以给他做一个慢慢的铺设,通过不同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不同的心情。
巴金先生说这“鸟的天堂”的确是是鸟的天堂啊!两个鸟的天堂分别指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提升。
这里的环境很美,这里的鸟儿充满了活力。树给鸟儿一个家。鸟在这个家园里面可以生活得很快乐,很自由,可见这“天堂”就是鸟儿们的----自由的乐园。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