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结对帮扶

汪清三小:《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 汪清三小
  • 2023-11-07 08:35
  • 阅读 109
分享到:

《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文化自信: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2.语言运用: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3.思维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4.审美创造: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4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猜谜语:绿叶黄花青杆,每人一把小伞,随风传播各地,生命之火永燃。(打一植物)

预设:蒲公英。

2.揭示课题:是的,同学们猜对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和蒲公英有关的文章《金色的草地》。

3.教师板书课题,(板书:金色的草地)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猜谜语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教师提出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词。

(1)检查词语“蒲公英、玩耍、哈欠、钓鱼、合拢”的认读。

(2)引导学生自主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教师相机指导:可以借助熟字识记生字,如通过与形近字“要”比较而记住“耍”的字形。

(3)进行识字游戏,检验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请学生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读完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这片草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交流,梳理场景。

(1)梳理课文描写的三个场景:蒲公英盛开;兄弟俩玩耍;草地的变化。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对这片草地的印象:可爱、有趣。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交流:课文中描写的哪些场景让你觉得有趣?

预设1:蒲公英盛开的场景。

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抓住关键词“一*”“长满”“盛开”“金色”,感受草地的有趣,并朗读感受。

预设2:兄弟俩玩耍的场景。

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聚焦对兄弟俩的动作描写,体会他们的天真、活泼、顽皮,并请一对同桌合作模仿兄弟俩的表现。

引发思考:这片金色的草地,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预设: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直接点明,这片金色的草地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想象文中描绘的场景。)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本课生字的结构并分类。

2.重点指导“蒲、察、喜”,教师范写。

提示:“蒲”上下结构,“艹”要写得宽扁,盖住下面的部分,最后一点不能漏。

“察”宝盖头要写得稍长,盖住下面。里面的左上部件是变形的肉月旁,所以有两点。 “示”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

“喜”字上下窄中间宽,要把字写得紧凑些,下“口”要略宽于上“口”。

3.学生书写,展示评价。

五、课堂演练,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

2.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词语。

板书设计

 

 

 

《16.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文化自信: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2.语言运用: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3.思维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4.审美创造: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教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描写的场景:蒲公英盛开的场景、兄弟俩玩耍的场景、草地的变化。

教师叙述:这节课我们就重点了解一下“我”观察到的草地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使学生建立学习的连接。)

二、学习第3自然段,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并画出“草地是怎样变化的?”

2.交流草地的变化。

(1)组织交流:哪些描写让你看到了草地的颜色变化?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2)交流草地的变化,初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①请学生读读这几句话,圈出表示时间和草地颜色的词语。

②结合圈画的词语,按时间顺序说一说草地的变化。

(3)教师小结: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观察,观察到的草地颜色也不一样,看来我们在观察景物的时候,也可以像作者一样通过长时间的连续观察,发现它的变化情况。

3.交流“变化原因”,进一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1)启发思考:同一片草地在不同的时间,颜色竟然会不一样,真的太奇妙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2)组织交流“变化原因”,进一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①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②播放蒲公英张开、合拢的视频,学生观察。

③教师讲解:(带领同学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讲解)同学们,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拢。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就是金色的;合拢的时候,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是绿色的了。作者的观察真是细致呀!

④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图例加以理解。

(板书:早上——合拢——绿色

中午——张开——金色

傍晚——合拢——绿色)

⑤教师读句子,学生一起做动作。

4.带领学生完成课后第二题,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早上,草地___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午,草地___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傍晚,草地___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读、想象画面,抓住表示时间和颜色的词语,从而发现草地的变化。借助视频与手部动作模拟,让学生直观了解蒲公英花的开放与合拢,明白草地变化的原因,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三、总结提升

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交流获得的启发:作者用文字把草地慢慢变化的过程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预设1: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读起来觉得很清楚。

预设2:写清不同时间草地的样子,读起来觉得很明白。

预设3:为了写清楚草地的变化,需要长时间细致的观察。

教师小结:大家说得都很好。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不同时间草地颜色的变化,还说明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观察细致,让我们看到了有趣的画面。

2.借助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化。

预设:留意过牵牛花的变化。牵牛花清晨四点左右开放,而到了中午,牵牛花就会收拢花瓣,直到第二天清晨四点左右再开放。

3.学习第4自然段。

(1)引导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交流:从第4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组织交流,相机指导:

从“多么可爱”“多么有趣”可以知道作者通过细致观察,体验到了观察带来的快乐,这也是作者最喜欢蒲公英的原因。(板书:可爱  有趣)

(3)小练笔:用“多么……多么……”造句。

预设:我家乡的老树是多么挺拔,多么苍翠啊。

四、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看老师发放的“观察记录单”,布置观察实践活动,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观察,把观察所得填在记录单上。

观察记录单

观察对象


观察地点


观察时间





观察所得





提示:(1)选择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

(2)发现事物出现变化后,要进一步仔细观察,思考发生变化的原因,注意随时在观察记录单上记录观察所得。

(设计意图:实践活动的设计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为习作练习奠定基础。)

五、总结拓展

1.主题概括。

本课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观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课文语言平实,意境优美,充满了童真童趣,让我们体会到了勤于观察带来的乐趣。

2.拓展延伸。

《蒲公英》诗言·花语有感
张润江
随风轻舞逸天涯,
时暮悠然伴彩霞。
胜景险峰皆过眼,
甘将春喜送千家。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基本技能:在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基本思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计算方面有较大提升。

基本活动经验: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难重点:

1.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9=         20×3=     300×3=

13×2=     23×2=       43×2= 

2.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13+587             739-58  

学生列竖式计算,全班交流。

列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用课件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1)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他们一共有多少支彩笔?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3)12X3怎样计算?

学生先想一想,再汇报交流。

生 1:12×3表示3个12相加,12+12+12=36,所以12x3=36。

生 2:把 12 分成10 和 2,10×3=30,2×3=6,30+6=36,所以12×3=36。

师:同学们在计算12X3时将它转化成了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加法和口算,都很棒!

2.优化算法,学习竖式。

(1)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能不能像加、减法竖式那样列一个竖式呢?请同学们试一试,可以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一看。

学生摆小棒,尝试列出竖式,教师巡视。(2)展示学生的竖式。师:你为什么这样写?

生:我是模仿加、减法竖式的样子写的。

师:你的模仿能力真强,老师为你点赞!它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样的?

生: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师:为什么这样算?

生:加、减法竖式也是从个位算起的。从我摆的小棒可以看出,12X3有3个2和3个十,3个2是6,6在个位,所以6写在个位上,3个十是30,再加上6是36,所以3 写在十位上。

师:摆得工整,表达清晰,真了不起!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竖式计算的过程。

3.发散思维。

(1)如果列竖式计算213×3,怎样计算?学生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学生的竖式。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3依次去乘 213的每一位上的数,用3和个位上的3相乘,得9,写在个位上,表示9个一;再用3乘十位上的1,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最后用3乘百位上的2,得6,写在百位上,表示6个百。

(3)同学们观察一下12×3和 213×3这两个竖式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认真观察,汇报交流。

(4)怎样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对着那一位写积。

三、巩固新知

1.教材“做一做”第1题。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展示几位学生的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是什么。

2.教材练习十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评。

师:希望同学们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积极、愉悦的数学感情,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

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基本思想: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笔算的准确率。

基本活动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数学学习活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水平。

教学重难点:

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

8×3=  5×9=  6×4= 9×2=   6×6=   1×3+2=   2×4+1= 1×2+5= 2×3+2= 7×8+1= 

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2。

 引导发现:

问题1:怎样求一共买本连环画?怎样列式?

2.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问题2:请你试着算一算,也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

(1)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方法之后,再四人小组交流,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四人小组汇报展示,一人操作小棒,一人叙述过程,并用竖式记录每一步的操作过程,一人复查。

教师强调:单根的小棒有18根怎么办?在竖式中的哪个位置? 为什么最后一共有4捆小棒?

引导学生发现:单根的小棒满十根就要捆成一捆,在竖式中称为“满十进一”

(3)课件演示,借助摆小棒的过程,讲解竖式计算的步骤和简便写法。

强调:为了避免漏加1,我们在十位上写一个小“1”。(教师板书)

揭示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3. 及时练习。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科书P61“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指名学生边展示边说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2.完成教科书P61“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讲解,详细说一说每个数位的计算方法。

3.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三”P64第7题。

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你们愿意试试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讲解。

四、课堂小结

本今天的竖式和之前学习的竖式有什么不同?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不进位?怎样进位?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上一篇:汪清一幼:送教促交流 携手共成长 下一篇: 汪清三小:《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