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结对帮扶

汪清三小:《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 汪清三小
  • 2023-11-07 08:33
  • 阅读 114
分享到:

一.教学目标

1.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掌握5的乘法口诀,提高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编制并熟记5的乘法口诀。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游戏,激趣导入

1.猜谜语。

(1)出示谜语: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谜底:手)

(2)每个人都有手,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一双手有几个手指?三只手呢?四只手呢?5只呢?

(3)独立完成填空。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列式计算。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福娃)

(1)课件出示一盒福娃。

①一盒福娃有多少个?(5个)

②几个5相加?(1个5)(课件演示从一盒福娃渐变成点子图)

③1个5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1×5=5或5×1=5)

(2)出示两盒福娃。

①两盒福娃有多少个?(10个)

②几个5相加?(2个5)(渐变成点子图)

③2个5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2×5=10或5×2=10)

(3)按照上面的方法,用乘法算式计算出3盒、4盒、5盒福娃分别有多少个?

2.编制口诀。

思考:刚才我们用连加的方法算出了乘法的积,如果要算100个5、1000个5相加……,用加法好算吗?有没有更好地方法能又快又对地计算出乘法的积?

学生尝试编制口诀,教师巡视,收集典型案例。

(1)汇报比较,规范表达。

(板书: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2)解释交流,深化理解。

①讨论:每一句口诀是什么意思?每一句口诀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

②比较:为什么下一句口诀比上一句口诀多5?

3.识记口诀。

根据规律记忆5的乘法口诀(开火车背、指名背、全班背)。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全班齐背5的乘法口诀。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2、3、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与意义,能熟记2、3、4的乘法口诀。

2.熟练运用2、3、4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乘法口诀的简洁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熟练运用2、3、4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渗透

(1)填空

3+3=( )×( ) 4+4+4=( ) ×( ) 2+2=( ) ×( )

(2)对口令

开火车对5的乘法口诀。

(3)口算

2×5= 5×5= 5×1= 3×5= 5×4=

2.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2、3、4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2的乘法口诀

(1)课件出示一副乒乓球拍:一副乒乓球拍有几个?(2个)有几个2相加?(1个2)(课件演示渐变成点子图)1个2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会编一句乘法口诀吗?(板书:一二得二)

(2)出示两副乒乓球拍:两副乒乓球拍有多少个?(4个)几个2相加?(2个2)(渐变成点子图)2个2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2×2=4 )你会编口诀吗?(板书:二二得四)

(3)2的乘法口诀有几句?(读一读,背一背)

2.3的乘法口诀

(1)课件出示一束气球:一束气球有多少个?表示几个3相加是多少?

(2)出示两束气球:两束气球有多少个?表示几个3相加是多少?

(3)出示三束气球:三束气球有多少个?表示几个3相加是多少?

(4)小组合作列算式,编口诀。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6)质疑:为什么“三三得九”这句乘法口诀只有一道乘法算式?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3.自主探究4的乘法口诀

(1)交流:(课件出示汤圆图)说说盒子里的汤圆是怎样排列的?

(2)填空:

(3)独立列算式,编口诀。

想一想:4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你是怎么编的?

(4)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4.总结1~5的乘法口诀

(1)思考1×1等于多少?可以怎样编乘法口诀?

(2)整理1~4的乘法口诀,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5.识记口诀,深化理解

(1)自由背诵口诀。

(2)开火车背、指名背、全班背。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对口诀

2.用口诀

3.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练习,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全班齐背1~5的乘法口诀。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复习2-5的乘法口诀引入,联系到乘加、乘减。

2.使学生学会乘加式题的计算,通过乘加,乘减算式题,帮助学生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

3.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的联系,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

4.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对呈现对乘加、乘减的兴趣并总结方法,反思学习的本质,积累计算学习的活动经验。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2.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列式进行计算,说一说用到哪句口诀。

2、开火车,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说一说哪个口诀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

二、探究新知

师:游乐场里,小朋友们正玩得兴高采烈,看,他们正在朝我们招手呢!让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吧!(出示课件)

1、.学习例5。

师: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情境图,完整地把图意说一说。

学生活动:观察图,说图意。

有4组木马,每组上面坐了3个小朋友,有一个小朋友跑去玩过山车了,还剩下几个小朋友呢?

师:这个问题怎么列式解决呢?请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汇报时出现的算式如下,教师进行板书:

想法1:3+3+3+2=11,教师追问学生的想法。

(前3个木马上都有3个小朋友,所以3+3+3,第4个木马上有2个,最后再加上2。)

想法2:3+3+3+3-1=11,教师追问学生的做题思路。

(有4个木马,每个木马上有3个小朋友,所以3+3+3+3,因为走了一个,最后再减去1。)

想法3:3×3+2=11,教师追问学生的做题思路。

(前3个木马上都有3个小朋友,有3个3,所以3×3,第一个3指的是前3个木马,第二个3指的是每个木马上都有3个小朋友。第4个木马上有2个,最后再加2。)

想法4:4×3-1=11,教师追问做题思路及计算方法。

(因为有4个木马,每个木马上都有3个小朋友,所以是3×4=12,走了一个小朋友,所以要减去1。)

师: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条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用的方法不同,但是都有道理。

2.对算式进行比较,归纳、总结。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这两道算式,3×3+2=11和4×3-1=11和以前学习的算式(4×3=12)有什么不同?

小结:3×3+2=11和4×3-1=11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4×3=12只是乘法算式。

提问:这样的算式先计算谁,再计算谁?

学生依据主题图和算式找到计算的顺序,从左到右进行计算。

小结:像这样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叫做乘加,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做乘减。大家说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就是先乘后加,先乘后减的顺序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56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十二。

 四、课堂小结

 

 

 

《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2023.10.26

.教学目标

1.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与意义,理解并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3.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参与的意识,渗透函数、对应思想,感受探索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以旧引新

1.复习1~5的乘法口诀。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根据一句口诀说出两道算式。

(3)用乘法口诀计算。

2.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探究规律。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例6实物图。

(2)获取信息:一共有6个豆荚,每个豆荚里有6颗豆子。

(3)出示表格:

同桌合作交流,根据实物图填写表格。

(4)汇报交流,发现规律:1的下面为什么填6?表示什么?2的下面为什么填12?表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2.编制口诀。

根据以上表格,你能列出算式并编出口诀吗?

学生小组合作,列算式、编口诀。

汇报整理,教师板书。

1×6=6 一六得六 6×1=6

2×6=12 二六得十二 6×2=12

3×6=18 三六十八 6×3=18

4×6=24 四六二十四 6×4=24

5×6=30 五六三十 6×5=30

6×6=36 六六三十六

集体诵读,深化理解。

3.识记口诀。

(1)比较思考:观察6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2)先自由背诵口诀,再同桌互背。

(3)开火车背、指名背、全班背。

(4)对口诀。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基本练习。

2.综合练习。

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列算式再计算,然后根据结果填空。

(四)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还想学习什么?

2.全班齐背1~6的乘法口诀。

 

 

 

 

 

 

 


上一篇:汪清三小:《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下一篇: 汪清三小:《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