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结对帮扶

汪清三小:《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教学设计

  • 汪清三小
  • 2023-10-10 14:28
  • 阅读 176
分享到:

授课日期:2023年10月11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依、尽”等5个生字,会写“依、尽”等四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初步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依、尽”等5个生字,会写“依、尽”等四个字;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初步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孩子们,咱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每个中国人,我们都是诗的传人,每一首诗可以是一幅美丽的画也可以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首诗又表达着不同的情感。那我们先来回顾课本中我们学过的古诗,你能根据图画猜一猜是哪首诗吗?出示图片引导生根据图片猜古诗,回顾学过的古诗。,展示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鹳雀楼这四大名楼。

2. 诵读古诗词不仅可以欣赏美丽的画面还可以感受深厚的文化,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赏风景,学古诗,而且我们要找一个依山傍水登高远眺的地方。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注意据义断音,读好停顿:登/鹳雀楼。

3.简要介绍鹳雀楼。

鹳雀楼在我国的山西省永济市,因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而得名。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并留下了千古名篇《登鹳雀楼》。从此以后鹳雀楼便名扬四海,与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并称为我国四大名楼。

二、初读诗歌,感受节奏

1.引导自读: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见到了怎样的景象呢,请打开课本,一起读读这首诗吧!教师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正字。

3.教师范读,帮助学生感受朗读的韵律,画好节奏。

4.请学生练读古诗,教师指导评价。

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一)教学诗的第一句“白日依山尽”

1.引导读诗:写景的诗就像一幅画,听老师读,你们想象画面—边听边想,往远处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很多大山、落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太阳如何下山及所在的位置,借助字理理解“依”这个字的意思。

2.教学书写“依”字

3.理解“尽”字的意思。

最后太阳慢慢下落还能看到吗?(不能)从哪个字体现出来的?“尽”尽的意思就是结束、尽头的意思。

4.对比教学“尽”“层”的书写

(1)重点指导尸字头由于字的结构不同写法也不同。

(2)师范写,生练写。

(二)教学诗的第二句“黄河入海流”

1.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什么?对应诗的那一句呢?出示诗句

2.指导朗读:你能读出黄河的气势吗?观看视频,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诗句。你能否为这句诗配上动作,让你读的更好呢?生练读。

3.相机指导书写“黄”这字。

观察这个黄字,你有什么发现?由共字和由字组成,两个字组成一个字时发生了哪些变化?字要收扁,教学书写黄字,生练写。

(三)学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有美丽的落日,有奔腾的黄河,这景色美不美?看够了吗?那要想继续观看,看的更高更远我们怎么办?出示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理解“欲”是想要。“穷”是穷尽。“千里目”就是“目千里”。

3.悟道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4.总结归纳

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依靠着连绵的青山下沉,楼下的黄河水正滚滚的流入大海,于是他写下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看着这日暮黄昏,黄河东流,他想要是站的更高就能看的更远,于是他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句话也是千古传颂的名句,他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想要看的更远,就要不断努力,不要迷恋眼前的成绩,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要记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山峰需要我们跨越,会有很多的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我相信你只要记住这句话你就一定会不断的成长,越来越好,这句话就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总结、拓展阅读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都讲究登高望远,赏景抒怀,写下了许多登高诗,课件出示:《登鹳雀楼》、《比如登乐游原》、《登飞来峰》,课后我们再多搜集这样的诗词,去诵读去品味其中的哲理。

板书设计: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2023-2024-1   赵善一

授课日期: 2023年10月11日       

教学目标:

1.认识“瀑、布、炉、烟、遥、川”6个生字,会写“照、炉、烟、挂、川、直”6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初步感受庐山瀑布的神奇、壮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初步感受庐山瀑布的神奇、壮美。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不同瀑布的图片,带领学生欣赏瀑布。

(2)导入诗题:在江西庐山有一座著名的山峰,因为常年云雾缭绕,就像燃烧着的香炉升起的烟一样,于是人们给它取名“香炉峰”。这座山峰上的瀑布可美了,诗仙李白看过都赞不绝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望庐山瀑布)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题目。学生齐读课题,注意据义断音,读好停顿:望/庐山瀑布。

二、介绍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其代表作有《蜀道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三、初读感知

1.过渡:这首古诗对很多同学来说并不陌生,能够背下来的同学,一起来背一背,如果背不下来,打开课本,大家一起读一读。

2.指名读整首诗,相机正音正字。

3.教师范读。

提示:古诗是有韵律美的,读诗讲究节奏和韵律,请同学们听老师来读这首诗,注意节奏和韵律。

4.学生自主练读古诗。

5.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教师结合学生的朗读情况,通过范读、领读、跟读、借助手势读等方式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提醒注意诗句的停顿。

6.思考:《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这两首诗从字数上看有什么不同?预设:《登鹳雀楼》是五言诗,《望庐山瀑布》是七言诗。

四、品读释意

1. 请同学们再读古诗,圈出诗人看到的景物。

预设:太阳、香炉峰、紫烟、瀑布。

2.学习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理解诗词含义。

“香炉”指的是香炉峰,因为形状尖圆,像座香炉得名。“生”是升腾的意思。“紫烟”瀑布附近的水汽在阳光下呈现紫色。“遥看”是远远地看。(板书:香炉峰 烟雾缭绕)

(2)请学生说一说诗句大意。

预设: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远远望去,瀑布好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高挂在山川之间。

(3)学习“炉”和“烟”。

点拨:这两个字都与火有关,所以都是火字旁。

出示火炉、香炉和壁炉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4)学习“川”。

提问:作者远远地看到瀑布挂在哪里呢?(面前的山上)“川”在这里指山川。(板书:瀑布 遥看 挂前川)

课件出示字理演变图,讲解:“川”是象形字,本意是指河流,两边是河的两岸,中间是水流。

(5)欣赏图片,展开想象。

出示前两行诗以及瀑布的图片,点拨:看到这样的瀑布,你觉得它像什么?(一条大河、一块布)

3.学习第二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理解诗词含义。

“飞流”形容山高水急。“直”形容瀑布直泻。“三千尺”指很高。“疑”是怀疑。“九天”指九重、九霄,形容很高。

(2)学生交流诗句大意。

预设:瀑布从高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使人不禁怀疑是银河从九重天飞落下来。

(3)赏析“飞流直下三千尺”。

提问:“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尺约等于0.33米。这瀑布真有那么长吗?诗人为什么这么写?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诗人这么写是因为看到眼前如此壮观的瀑布,心里充满了惊叹和赞美之情,因此用夸张的数字来赞美瀑布的恢弘。

(4)赏析“疑是银河落九天”。

提问:“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写的好吗?好在哪里?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诗人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银河”比喻瀑布,用“九天”形容瀑布之高。描绘出瀑布从高处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的宏大景象。

(5)教师点拨:三、九在古代都表示极多的意思,是虚指。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赞美瀑布的恢弘。

(6)交流:读了这两行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①学生自己练习说一说,再和同桌说一说。

②指名说。

③教师出示范例。

清晨红日冉冉升起,太阳照在香炉峰上,阳光透过水汽在峰顶上形成了云雾,弥漫缭绕,好像是香炉峰生成的紫色烟雾。远远望去,陡峭的崖壁前面,瀑布从山壁间飞速地跌落下来,好像一条白丝带挂在山前。看那瀑布从高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溅起无数的水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我恍惚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河里的水从九重天飞落了下来吧,是那样壮观、美丽!

五、指导书写

1.观察分类。

学生自主观察“照、炉、烟、挂、川、直”,按照结构分类。(上下结构:照、直。左右结构:炉、烟、挂。独体字:川。)

2.重点指导书写“照”。

①请学生观察“照”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说一说。

②教师示范书写。提箱:上边窄、大,下边宽、扁。

③学生描红、练写。

④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集中评一评、改一改。

3.学生自主练写“炉、烟、挂、川、直”。

教师巡视指导。

六、总结回顾

1.课文小结。

《望庐山瀑布》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2023-2024-1   赵善一

授课日期:2023年10月12日                                     

教学目标:

1.会写“巨、真、位、每、升、闪、狗”7个字。

2.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

教学重点:指导书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闻名  风景区  省会  南部  秀丽  尤其  奇形怪状

指名读。

(2)提问:课文详写了哪些奇石?略写了哪些奇石?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

预设:详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在第2-5自然段。

略写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在第6自然段。

二、品词析句,感悟理解

1.过渡: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仙桃石”“猴子观海”,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几块奇石。

2.学习第4自然段

(1)思考问题:同学们快读一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仙人指路”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教师小结:作者把这块石头比作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怪不得作者说,“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2)提出要求: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读出“仙人指路”的有趣。

3.学习第5自然段

(1)分享交流:读第5自然段,说说“金鸡叫天都”名字的由来。

预设: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出示“金鸡叫天都”图片,让学生感受用“金鸡”比喻石头的形象和巧妙之处。

(2)提问:“金鸡叫天都”这块巨石是什么形状的?坐落在什么地方?

形状: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地点:山峰上。

(3)教师小结:在山峰上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作者写的可真是惟妙惟肖啊!

(4)提出要求:让我们齐读第5自然段。

4.根据2-5自然段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5.学习第6自然段。找同学汇报自己填写的表格,教师相机纠错。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读第6自然段,说说这段话写了哪些怪石?有什么作用?

预设:这段话写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

教师总结:这段话是略写,简单地描写了黄山上其他的奇石,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大,表达了对黄山奇石的赞美。

(2)提出要求:黄山上的奇石不仅奇特,数量还多,这可真是有趣极了!让我们齐读第6自然段。

三、积累词语,口语表达

1.提出要求: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说说图片里的石头,再选一张图片写下来。

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2.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示例。

(1)那石头真像一只大狗蹲在山顶,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远方。

(2)那一处石头真像一位老僧人从山间走来,戴着草帽,背着药筐,在采药。

3. 提出要求:同学们刚才说得可真棒啊,让老师看到了更多的奇石!相信同学们也去过很多的地方,看到过很多景物,请同学们选几个词语,分别说说“桂林山水”和“庐山瀑布”。

(1)出示两组词语:

风景  景色  风景如画  秀丽  秀美  一枝独秀

著名  名字  名不虚传  闻名  新闻  百闻不如一见

(2)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把意思表达清楚,并注意发现学生是否学会运用“秀丽、秀美”。

(3)教师出示示例:

桂林山水甲天下,如诗如画的秀丽风景,宛若一幅山水画卷。

著名的庐山瀑布,果然名不虚传,特别壮观

四、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1.分享交流:请同学们观察“巨、真、位、每、升、闪、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教师依次讲解并进行范写。

巨:先写横,居上居中,再写横折、横,最后写竖折。要注意笔顺。

位:左窄右宽,“立”上横略短,在横中线上方,第3笔的点在竖中线,第4笔的撇从横中线上侧起笔。

每:首笔撇从竖中线左侧起笔,“母”的竖折和横折钩相接于左上格,相交于右下格,中间长横从横中线下侧起笔,两个点都在竖中线上。

升:首笔撇的起笔位置靠近竖中线,长横从横中线起笔,略向上斜,竖撇和竖分居在竖中线两侧,末笔竖起笔位置高于首笔撇,首笔低于第三笔竖撇。

闪:“门”的点在做左上格上方,横折钩的钩底低于第二笔的竖底,“人”字居中,撇和点相交于田字格中心。

狗:左窄右宽,右半部分“句”第一笔撇的撇尖超过竖中线,“口”第一笔竖在竖中线左侧,横折的横段在横中线上。

3.抄写词语表中本课的“一动不动、云海、巨石、前方”等11个词语。

五、总结归纳

课文主要具体介绍了四种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表达了作者对黄山奇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日月潭》教学设计

2023-2024-1   赵善一

授课日期:2023年10月13日       

教学目标:

1.认识“潭、湖、绕、茂、盛”等生字,会写“湾、名、胜、迹、央、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3.借助图片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

教学难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借助图片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对,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日月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一起欣赏欣赏那里美丽的景色。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提出要求: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识“潭”字。讲解:这个字与水有关,是指水比较深的湖。

3.提出要求:课文中的生字跑到了我们的大屏幕上吗,请同学们自己读,遇到不会读的请教同学。

点拨:“盛、胜、央、童、境”是后鼻音,读的时候要注意。

4.学生齐读本课生字。

5.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图文结合识记。

课件出示“茂盛的青草”和“北京天坛”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茂盛”和“名胜古迹”。

(2)加减识字法。

加一加:氵+ 胡 = 湖     成 + 皿 = 盛      月 + 生 = 胜     立 + 里 = 童

换一换:浇-氵+纟=绕    沙-氵+纟=纱      镜-钅+ =境

6.识字游戏,巩固生字。

7.学习词语。

   (1) 出示下列词语,学生根据上面学过的生字认读词语。

湖泊   围绕   茂盛   胜利  央求  小岛   轻纱   童话   仙境   吸引  游客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名胜古迹   点点灯光   隐隐约约  蒙蒙细雨  山清水秀   风光秀丽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点点灯光、蒙蒙细雨、山清水秀”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品词析句

环节过渡:收获了生字新词,让我们一起去日月潭看一看吧!

1.整体感知。

(1)播放范读,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表达游客感受的句子。

预设: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教师总结:同学们真是拥有火眼金睛呀!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的正是最能表达游客感受的句子,体现了日月潭的风景美丽,气候宜人。

(2)思考:本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日月潭?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棒,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第1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第2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形状特点,第3、4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美丽景色。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日月潭,看看作者具体写了些什么吧。

2.学习第1自然段。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预设1:我知道了日月潭是我国*最大的一个湖,日月潭在*中部的山区。

预设2: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很多的名胜古迹。

教师总结:这一段为我们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环境。

3.学习第2自然。。

环节过渡: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和周围很多的估计就让大家对日月潭有了无限向往,我们来看看第2自然段,作者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1)提出要求: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日月潭的名字的由来。

预设: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把“日潭”比作“太阳”,“月潭”比作“月亮”,这就是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2)出示句子: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日月潭的形状美,感受句子中比喻修辞的精妙。

(3)提出要求: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告诉我们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让我们一起朗读赞美日月潭吧!齐读第2自然段。

四、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环节过渡:读完优美的文章,我们要一起学写优美的汉字。

1.请同学们观察“湾、名、胜、迹、央、央、丽”这6个汉字,如果想把它们写好,需要注意什么?

2.教师重点指导“名、迹、丽”。

名:“夕”的短撇从竖中线右侧起笔,第二笔横短撇长,第三笔点收笔于田字格中心,“口”主体居右下格,首笔竖在竖中线左侧。

迹:左下包围,先写“亦”,再写走之旁。“亦”第三笔的撇从竖中线起笔,左右两个点在横中线上,走之旁3笔写成,要舒展。

丽:首笔横要盖住下部,下部左右两半分位于竖中线两侧。

3.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练写这6个生字,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4.作品展示,集中讲评。

五、总结归纳

这节课,我们初步整体感知了课文《日月潭》,学习了生字词,知道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以及名字的由来。

板书设计:

10、日月潭
地理位置   形状特点  美丽景色

日潭 像太阳       月潭 


上一篇:汪清三小:《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下一篇: 汪清三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