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结对帮扶

汪清三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 汪清三小
  • 2023-10-09 09:38
  • 阅读 191
分享到:

一、教学目标

1.经历用加、减法计算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

2.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中,学会用画图的策略表示、分析数量关系,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象形统计图的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用加、减法计算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的步骤、方法。

2.      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采用画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抽卡片游戏。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先抽出比5大2的数,再抽出比4小1的数。同桌互相检查,指名交流。

2.同学们做得真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科书P23例4的情境图。

学校开展卫生评比活动,这是二年级卫生评比活动的结果。表格中每列分别是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得到的小红旗,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问题。

(1)提出问题。

从图中看出二班比一班多3面小红旗,如果告诉你们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23问题(1)。

(1)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一起完整地读一读这个数学问题。学生明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

(2)解决问题。

①画图分析。

请同学们先画出一班得的12面小红旗。

怎样表示二班的小红旗呢?

学生尝试画图。

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为什么不是3面呢?

在学生交流、分析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图,课件呈现完整的画图过程。

②列式解答。

那么二班的小红旗是多少面?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③说一说,理顺思路。

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算式中的12、3、15分别表示什么?

(3)回顾与反思。

二班得了15面,解答正确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规范检验的方法。二班得了15面小红旗,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了15-12=3(面)。二班确实比一班多得了3面,所以解答是正确的。

通过计算检查,答案正确。全班口答:二班得了15面。

3.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24问题(2)。

从题中你们知道了什么?要求三班的小红旗数量,必须知道哪个班的小红旗数量?

(2)解决问题。

①画图分析。

大家能照前面所学,试着用画图的方法把一班小红旗和三班小红旗的数量画出来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展示。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同时课件出示完整的画图过程。

②列式解答。

要求三班得了多少面,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全班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4=8(面)。

③说一说,理顺思路。

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算式中的12、4、8分别表示什么?

(3)回顾与反思。

我们的解答是否正确,你们能检验吗?

让学生试着把所得的结果带到问题中检验,互相交流,指名学生说方法。

通过检查,答案正确。

全班口答:三班得了8面。

4.比较小结。

比较两个问题,大家发现有什么不同点吗?

师生共同小结: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关键是要明确谁和谁比以及它们的数量关系,然后确定计算方法。“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问题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用减法计算。(板书)

(三)巩固提高,应用提升

完成教科书P24“做一做”。

画图分析,列式解答,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后,出示课件。

比较第一问和第二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堂小结,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练习四》教学设计

2023-2024-1  王馨瑶

 

授课日期:9.1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理解,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2.进一步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感受加、减法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还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的解题方法,这节课老师想检验一下你们掌握的情况,你们有信心闯过下面的关卡吗?

(二)基础练习

1.计算练习。

完成教科书P25“练习四”第4题。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抽几题指名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2.对比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5“练习四”第1、2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

(2)完成教科书P26“练习四”第5题。

①观察表格,学生分小组交流从表中了解的信息。

②学生小组交流、合作解决表格下的问题。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适当给予指导。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5“练习四”第3题。

(1)教师向学生普及我国宇宙飞船相关知识。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提取有效的信息。

(3)厘清题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同桌互相检查。

(4)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先让学生思考,再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2.完成教科书P26“练习四”第6题。

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还差”是什么意思?

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指名汇报解答方法。

3.完成教科书P26“练习四”第7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思考,同桌间相互交流,集体汇报。

“优惠8元”是什么意思?

预设2:比原来的便宜,少8元。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四)提升练习完成教科书P26“练习四”第8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组内交流。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解决了生活中“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解决此类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找出数量关系,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2023-2024-1  王馨瑶

 

授课日期:9.20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正确地进行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的计算。掌握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2.在对比中优化算法,感受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性。

3.通过解决问题,感受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计算连加、连减的两步算式。

掌握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没错,这就是我们延边的特产之一——苹果梨。它看起来像苹果,所以叫做苹果梨。它的果肉十分的脆嫩,酸甜多汁,被誉为‘梨中之王’。九月末十月初正是采摘苹果梨的好时候,看,有个3人正在摘苹果梨。

看他们干得多有劲啊!

根据表格你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我们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做热爱劳动的好孩子。那么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认识连加、连减

1.教学例1。

李大爷和王叔叔想知道3个人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梨。(出示课件)

(1)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商量,再试试看怎样解决。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商量并尝试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的?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接着提问:那这个连加算式该怎么计算呢?学生回答从左往右计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分步板书两个竖式。

(2)引导学生探究加法竖式连写的方法。

请仔细观察这两个加法竖式,它们有什么特点?既然第一个加法竖式的得数(描红上面第一个加法竖式中的“62”)就是第二个加法竖式的第一个加数(描红上面第二个加法竖式中的“62”),像这样重复写不简便,那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两个加法竖式连起来,找到一种更简便的写法呢?请同学们互相商量,想一想怎么连起来写简便,并试着写写看。

学生分组商量,并尝试加法竖式的连写,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3)组织学生探讨、交流。

这两种写法与原来分开用两个竖式计算相比,有什么好处呢?(简便)如果用第二种简便写法,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能够凑成10的先算)

(4)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P28上面“做一做”第1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用竖式算一算,尽可能引导学生用竖式的简便写法计算。

2.揭示课题。

同学们真棒,我们不仅用连加的方法解决了“一共摘了多少个”这个问题,并且还找到了连加竖式的两种简便写法。其实呀,我们解决问题不仅要用连加,有时候还要用连减,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连加连减)

3.教学例2。

(1)提出问题。

三个同学帮李大爷和王叔叔一共摘了84苹果梨,现在李大爷和王叔叔要苹果梨运走了。

(2)组织学生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明确要求的问题。

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所用的方法。

(4)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要对学生的想法予以肯定并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板书。

(三)巩固提高,内化理解

1.完成教科书P28上面“做一做”第2题。

刚才同学们运用连加、连减解决了两个大问题,现在我们来练一练吧。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P28,在练习本上完成上面的“做一做”第2题,然后把你的答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集体汇报。

2.完成教科书P29“练习五”第1~3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第2题:列竖式计算,计算后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第3题:交流时说说计算方法,注意检查学生有没有用简便算法,对使用简便算法的学生提出表扬。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师小结:一是在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时,可以用简便写法;二是在计算时能够口算的要尽量用口算。

五、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2023-2024-1   王馨瑶

 

授课日期:9.21

一、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2.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3.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理解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的运算知识,你们能计算下面各题吗?(课

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大家都学得非常好,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3,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课件出示教科书P28例3。

我们乘坐公交车要遵守乘车规则,有秩序地先下车再上车。根据上、下车人数的变化,谁能把题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同桌交流,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全班汇报。

你们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

像这种加减混合运算你们会做吗?联系我们前面学的知识,小组讨论该如何解决这种问题。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汇报板演。

课件演示规范写法。

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你们更喜欢哪一种竖式写法?

那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一下18-15+47。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2.自主学习例4,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课件出示教科书P28例4。

这也是一道加减混合的算式,你们会算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板书。

师生集体讨论:这道题能否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有没有简便写法?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类加减混合式题由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所以当口算有困难时只能分步写两个竖式,没有简便写法。

3.小结运算顺序。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努力解决了问题,请为自己的成功鼓掌!

师追问:怎样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呢?

师小结:加减混合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应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在笔算过程中,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同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算后检查的好习惯。

(三)巩固基础,实践应用

1.完成教科书P30“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

2.完成教科书P28下面“做一做”和P29~30“练习五”第5、7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师生共同订正,并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获得了哪些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师小结:在笔算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但含有括号的不能写成一个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同时,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算后检查的好习惯。

五、板书设计


上一篇:汪清三小:《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 下一篇: 汪清三小:四年级音乐上《哦,十分钟》教学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